汽蝕現象及其危害
汽蝕現象是水和汽變化的物理特性,微型水泵正常運轉時,液體壓力沿著泵入口到葉輪入口而下降,在葉輪葉片的入口附近,液體壓力低。葉輪轉動時,高速旋轉的葉輪對液體作功,使液體能量增加,壓力上升。葉輪出現汽蝕現象后,由于產生汽蝕的過程不穩定,會引起水泵發生振動和噪音,同時由于汽蝕時有汽泡堵塞葉輪槽道,所以泵的流量、揚程均降低,效率下降。因此在正常運行時不希望水泵發生汽蝕現象。
當葉輪葉片入口附近的壓力小于該液體輸送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力時,液體開始汽化并產生汽泡,汽泡隨液流進入泵體內的高壓區時破裂,周圍的液體迅速填充原汽泡的空穴,產生水力沖擊作用,這種汽泡的產生、發展和破裂現象就稱為汽蝕現象。
發生汽蝕時,過流部件受到剝蝕及腐蝕破壞,泵的性能突然下降,嚴重時產生水泵的噪音及機組振動,兩者相互激勵使泵產生強烈的汽蝕共振現象,導致設備損壞的重大事故。
離心泵容易發生汽蝕的部位有:
1.葉輪曲率大的前蓋板處,靠近葉片進口邊緣的低壓側;
2.壓出室中蝸殼隔舌和導葉的靠近進口邊緣低壓側;
3.無前蓋板的高比轉數葉輪的葉梢外圓與殼體之間的密封間隙
以及葉梢的低壓側。
汽蝕產生的原因
正常運行期間,水池液位穩定在高液位變化不大,盡管循環水泵在設計安裝時考慮了吸上真空高度等問題,但實際運行工況下泵吸入口阻力大、吸入空氣是造成葉輪汽蝕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循環水泵在制造、安裝和運行過程中采取了各種方法防止水泵汽蝕的發生,但在實際運行時,采用傳統填料密封的循環水泵,填料對泵軸套的磨損明顯,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軸套與填料之間的徑向間隙不斷增大,如果不及時緊固填料,勢必造成其密封效果變差,空氣在大氣壓力作用下從泵軸進入葉輪進口低壓區,并隨水流進入泵的高壓區,沖擊葉輪造成過流部件剝蝕及腐蝕破壞,這是造成泵葉輪及泵殼汽蝕的另一重要原因。